心有灵犀桂堂东,
生死相依轻党争。
琴瑟和谐恸天地,
艰难与共笑东风。
想君浩浩巴山水,
忆妻幽幽蝴蝶梦。
蓬山一去千万里,
点点滴滴珠玉成.
以上各句几乎全部来自于李商隐的诗作或对其诗作的解释。
李商隐乃唐朝七律高手,虽学杜甫但比杜甫七律的艺术成就高。有人说杜甫的“登高”是唐七律的顶峰之作。但本人觉得“登高”只是近前的风景和个人感怀。李商隐的一曲“锦瑟”可谓惊天动地,一点儿没有斧凿的痕迹。 只一首“锦瑟”已经超过老杜的“登高”(本人丝毫没有贬低诗圣史诗的意味,老杜的乐府,五言,七言成就都是唐朝之冠)。后面很多无题更是连绵不绝,文思一浪高过一浪。 很多成语典故来自李商隐的诗词。其“锦瑟”数百年来解说纷纭。我看了三十多家清人的解释。牵强附会居多。大学问家纪晓岚,查慎行等也是胡乱解释。这些有三妻四妾是封建卫道士们是断断理解不了李义山的。
想了解李义山的“锦瑟”,必须应该了解其生平。李商隐生平见维基百科。该维基百科对其爱情描写不够,河南泌阳的李商隐博物馆内有其三段爱情的记录。李商隐对其前两段爱情都有诗句描写,但描写前两段爱情的艺术成就远远没有对他妻子王晏媄爱情描写的艺术成就高。
李商隐二十四岁在王茂元家做幕府时和王的女儿王晏媄相爱。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对这段爱情的描写,此时其岳父王茂元应该不知道他们两个之间的爱情。从其结婚后岳父对他的帮助很少可以看出,王茂元要么当初不一定同意这桩婚事,要么是一个明代于谦那样的大清官。
唐朝二十四岁的阅历和现在三十多岁应该差不多,特别是李商隐这样穷苦的仕宦后代,李绝对知道党政对仕途的影响。然而李不顾党政毅然决然的和王晏媄结婚,是对其刻骨铭心爱情的交代,是一个爱情诗人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其第二个恋人柳枝姑娘爱情反思的结果。李对和柳枝私定终身后又被迫不辞而别悔恨一生。
李商隐和王晏媄的婚姻生活应该是艰难但幸福的,巴山夜雨涨秋池是李商隐和妻子的生活写照。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夫妻之间真实感情的流露。特别是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将夫妻之间的喃喃情话用感天动地的形式表达出来,又不流于艳。也表达了自己常年做幕府流落在外的无奈。也有一个说法,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不在人世了。李商隐还给其妻子写了很多爱情诗例如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表达了他对妻子真挚的爱和深知自己的家庭责任。李商隐的妻子用自己的嫁妆钱为李商隐的父亲迁坟,也是李商隐感念一生的。但天妒锦瑟,其妻子在李商隐39岁时悄然离世。
锦瑟是一首“悼亡诗”,在其妻子去世第二年李商隐40岁时在西川所做。李商隐打理玩妻子的丧事后,又不得不去四川做幕府。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生迷蝶,明珠有泪是说自己,托杜鹃,玉生烟是说亡妻。当时其妻子可能埋在终南山(和蓝田一个山脉),也有可能直接埋在蓝田(此典来自于李商隐博物馆研究员)。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无妻即无家也。
李商隐对亡妻的爱是无人可以弥补的。其妻子去世后,当时他的顶头上司柳仲郢想赠送他一个军中女文工队员他断然拒绝。据说无良文人白居易也想赠给他两个侍妾,他也断然拒绝。李商隐后来做了一个盐铁推官,收入颇丰,也绝没有纳妾的想法。
后面一首“东风无力百花残”已经是在思念亡妻的氛围中了。此时的“蓬山”已经变换了,绝对不再是官场或蓬莱山了,已经变换成亡妻所在的世界(李商隐和他的妻子都信佛,可能是佛说的极乐世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自知道时日无多,想随亡妻而去。
心有灵犀 – 爱情阶段
巴山夜雨 – 生活阶段
锦瑟 – 悼亡
青鸟 – 已经时日无多
蓬山此去无多路 – 意识到自己可能想随亡妻而去
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人才能写出真正优美的爱情诗篇。像白居易那样妻妾无数又经常换的人是断断写不出优美的爱情诗的。像元稹这样嘴里唱着“曾经桑海难为水”一边左拥右抱的人也写不出李商隐这样呕心血的爱情诗篇。
顺便提一句,李商隐老师令孤楚的儿子,同学令狐绹名字得以流传下来,完全得益于李商隐。很多作品诋毁他,说他不帮助李商隐,包括李商隐的后人对令狐绹也颇有微词。在海外的华人深知每个人要靠自我奋斗,观点和国内的人完全不一样。令狐绹这样的官员深知李商隐的优缺点,知道他做不了官,实际李商隐连一个县尉也做不好。但令狐绹对李商隐很是敬重,李到他家时在墙壁上写了一首诗,令狐绹让人将此壁封存了起来。
李商隐乃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