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男女授受不亲”竟有下半句?知道它的人堪称儒学家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许多接人待物的礼仪。

生活中我们一定常听到“男女授受不亲”这句俗话,男女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不能随意发生身体接触等。那它的下一句是什么?这个就非常鲜为人知了。

淳于髡设想难题 孟夫子巧妙应对

从字面上不难理解,“男女授受不亲”六个字,指的是男女之间,不可以直接有身体接触,甚至坐近点都不行。《礼记》中写道:“男女不杂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栉,不亲授。”根据史书记载,“男女授受不亲”之礼教,最早在战国时期的《孟子.离娄上》一书中。

齐国政卿大夫淳于髡,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口才相当了得,与其同一时代的孟子,身为儒家代表人物,知识也非常渊博。有一天,淳于髡与孟子聊天,探讨的正是礼教方面的问题。淳于髡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两个字“礼也”。

接下来,淳于髡提出质疑,并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嫂子因掉入水里而溺水,此时恰巧被小叔子看到,是否应该伸出援手,把溺水的嫂子救出来呢?(嫂溺,则援之以手乎)不得不说,此问题很刁钻,既然孟子赞同“男女授受不亲”,若小叔子想救嫂子,一定会伸手拉她,这样必然造成身体直接接触。

淳于髡等着看孟子左右为难,没想到孟子半点不怕,一脸正气地回道,“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嫂子掉到水里还不救,跟禽兽有什么区别?虽然说男女授受不亲,但事急从权,救人应该摆在第一位啊!

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淳于髡愣了一下,眼珠一转,给孟子出了第2个难题,“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如今天下纷乱不止,百姓们生活艰难,孟老夫子,你也看到这种情况了,怎么不马上做点实际的事情,来挽救天下的命运呢?

孟子没上他的当,“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天下不安的情况,应该用大道去慢慢挽救,嫂子掉到水里,伸手就能救上来。

淳于髡明显偷换概念,但孟子不按他的思路走,这场辩论以孟子胜利告终。所以,“男女授受不亲”的下一句就是“嫂溺援之以手”,孟子本来是赞成变通、不赞成死守教条的,只不过后来礼教发展越来越严格,男女之间也越来越谨慎,所以流传至今,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责任编辑:张云峰

READ  Shell正则表达式
除教程外,本网站大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果有内容冒犯到你,请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Leave the field below empty!

Posted in 家庭生活,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