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成语“不三不四” 典故的由来

“不三不四”像什么样呢?人说“不三不四”意味着不像样、不正派的意思,“没三没四”也是一样的意思。为什么拿“三”和“四”这两个数字来作比喻呢?我们先从汉字的构成本意,来追根究底。

说“三”

《说文解字》解释“三”:“天、地、人之道”。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说法来自易经,《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也就是说“三”涵盖了天、地、人之道。

“三”,衍生出“多、丰富”的含意,也代表天地人间极致的意思,例如“三生有幸”表示幸运之极。再看汉字的构成表现,同样的三字相叠造成一字,成了“众多”的化身,如“鑫”(音同“心”)表示兴盛、金多财多;“森”以三木表示木多、树木浓密的样子;“淼”(音同“秒”)是水多,水流广大无边际的样子;“焱”就是烈焰、火花;“矗”就是直立高耸的意思,例如崇山矗矗。

中国传统文化中,带有“三”的意象的词语很多,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三顾茅庐,周处除三害,桃园三结义等等,表现了中华文化丰厚的文化内涵。

说“四”

《说文解字》解释“四”:“象四分之形”。“囗”表四方,内中有“八”,象四分之形。那么,四方之内四分之形代表什么意义?看《易经.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就是说从高层次看“四”表示天地阴阳变化组合成的四象,从而衍生种种现象。[1] 西汉史书《古三坟》说:“四象变而成万物”。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四”用在许多词语中,表现了天地四方种种现象,例如:四季、四方、四海、四君子、名扬四海、大丈夫志在四方、没肉也有四两豆腐[2] ……,“四”无所不在、无所不通。

再说人生,人生的黄金时期在于“四”。《礼记·曲礼上》说人生“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所以说人生迈入“四十”这一程是最好的时期,方方面面都成熟了,种种能力发展到最强盛的时期,可以入仕途发挥抱负、贡献专长。人生“四十”最强、最美。

后来中国人对“四”不怀好感,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喜事不喜“四”,送礼不用含有“四”的东西,礼金的数字不要带有“四”,这里面有与“死”谐音的思考,这是以偏概全,过度忌讳谐音的自我束缚了。

说“不三不四”

追究了三、四的字义,得以了解其来自易经赋予生命的智慧,说“不三不四”的表现,就是不符合天地人之道,当然就不是“正道”。“不三不四”就是不在天、地、人道中,不符合天地阴阳变化之道,不符合阴阳调和之道,所以就是不像样、不正派的东西或行为。

《周易‧说卦》也说,天、地、人之道,表现在天之道有阴与阳,表现在地之道有柔与刚,表现在人之道有仁与义,在《易》卦中,以六画(六爻)成一卦,天、地、人三才各有二爻来展现。[3] 第三爻和第四爻居于天地之中,是人之道的表现,展现性命本于“仁义”的道理。所以从《易》的人道来看“不三不四”,就是指“不仁不义”的行为,也就是非人的行为表现。另外,还有“半三不四”一词,就是形容“失魂落魄,无精打采”,“三”去了一半,就像徒然有个人样但没了人的精气神。“不三不四”、“半三不四”这样的造词真的是紧扣汉字的精髓,有着深奥的文化内蕴。

明白了“不三不四”的内在含意,对中华文化深厚的内蕴是否更佩服了呢?借个老子《道德经》的说法,做本文的完结:“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明白 “不三不四”的内涵深又广,也是得一智也!

注释

[1] :《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战国汉唐诸子》:“易中只有阴阳奇耦(*双数,阳卦奇,阴卦耦),便有四象:如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

[2] :“没肉也有四两豆腐”,此谚语比喻每个人多少都有点自尊或能力。

[3] :《周易‧说卦》:“《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除教程外,本网站大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果有内容冒犯到你,请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Leave the field below empty!

Posted in 易经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