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45 岁的资深程序员,却找不到工作

今天写的这篇文章比较长,但我还是建议你能认真看完,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现实。

昨天看到一条扎心的新闻,一个 45 岁的程序员因为陪读离职后找不到工作,直接到中国政府网发帖求助了。

我特意看了下这个帖子所属的栏目,叫「我向总理说句话」。

很快,这件事就在网上发酵了,职场中年人的窘境一下子又刺激到了很多人的痛处。

中年程序员求职难

这位名叫 Mary 的网友在上家公司离职前担任系统架构师,精通 Java 各种技术体系。按他的说法,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进入一生中最好的时刻,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经验。

可仅仅离职半年再回到职场找工作,却发现连一个面试机会都得不到。

作为一个资深程序员,以及一个工作经验至少 20 年以上的职场老手,这未免有点让人唏嘘。

有人说,他还算好的,至少一直干到了 45 岁。对于现在的很多职场人来说,35 岁就已经是一个难以跨过的门槛了。

确实,大龄职场人的尴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就拿这位 45 岁的程序员来说吧,按照他的年龄阶段应该是 2000 年左右就入行工作了,而那时候的互联网还是门户时代。

搜狐、新浪、网易是当时的三巨头,百度、阿里和腾讯才刚刚成立没多久,十年后才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

也就是说,从时代红利来看,这哥们儿绝对是占据优势的。

可是,为什么 20 年后的他连一个面试机会都得不到呢?

在我看来,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或许值得每一个职场人深度思考和反思。

第一,选择大于努力。职业规划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持续推翻重来的过程。

我是一个始终认为选择大于努力的人,努力是支点,选择是杠杆。熟悉我的老读者知道,过去十年我做过几次关键选择,每一次都充满了风险与机会。

可如果不是这些风险与机会,我不会走到今天。这背后的核心驱动力,就是变化,持续的变化。

这位 45 岁的程序员在过去 20 年中一定有很多次选择的机会,也许有机会切换技术栈、也许有机会跳槽、也许有机会转管理、也许有机会创业。

重来是需要勇气的,可大多数人在面对风险时会本能地退缩。这种退缩无可厚非,符合人性。但是,却不适合生存。

所有的生存都是经过无数次的选择和淘汰剩下来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适者,一定是及时对环境和风险做出持续改变的。

所以,职业规划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定好了就不能改,开始了就走到黑。职业规划应该是一个持续推翻重来的过程,需要不断去适应行业的发展、技术的迭代、需求的变化。

有时候,可能你什么都没有做错,但就是被时间和进化淘汰掉了。

第二,及早认清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场金字塔效应正在慢慢淘汰一批人,一点情面都不会留。

我们可以做一个分析,为什么大龄职场人会面临职业危机?

核心逻辑很简单,金字塔效应。

自从我们进入职场开始工作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位于职场金字塔的最低层了,和我们同期进来的人都在一样的起跑线上,人数多,竞争大。

与此同时,任何一家公司的人员分布同样符合金字塔模型,基层员工多,职位层级越高,人越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金字塔底层进入上一层的人会逐渐减少。越往上,人数减少越快。

在这个过程中,没能顺利进入金字塔上一层的人,就是被淘汰的那一批。

他们同样具备专业技能,但已经不适合在这个金字塔继续生存。被淘汰的原因,就是新加入金字塔底层的人性价比更高。

对他们来说,要么换一个同类型金字塔继续往上爬,要么转型换一个不同的金字塔。

一家公司不需要那么多中层,更不需要很多高层。这些在爬金字塔过程中被淘汰的人,大多都工作多年,只是恰好到了 35 岁或 40 岁这个年纪。

所以,这才是中年职场危机的真相,年龄只是背锅的。

试想一下,一个非常优秀的职场人,一个能创造巨大价值的职场人,会因为年龄到了 40 岁就会被自动淘汰么?

显然不会。

有很多高阶职场人即便已经到了 40 岁或者 50 岁,他们依然是职场上不可多得的人才,很多公司甚至会去抢这些人。

而支撑他们被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价值创造能力和不可替代性。

对于这个 45 岁的程序员来说,相信他的技术实力确实是不错的,他也一定能胜任岗位工作。

但是,其他公司和他处于同一金字塔层级的岗位基本都是饱和的,人家也都是好不容易才爬上来的,不会轻易走掉。

所以,他之所以得不到一个面试机会,或许并不是他不够优秀,而是没有了他的位置。

说白了,僧多粥少,人多坑少。

招聘基层员工的成本要远低于高阶员工,一个工作三年左右的人跳槽很好找工作,但一个工作 20 年的人还跳槽找工作,那就非常难。

第三,主动经营圈子。职场就是圈子,要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资产、信任资产、人脉资产。

说句不中听的话,作为一个有 20 多年工作经验的人还要通过投递简历获得面试机会,其实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失败。

别矫情,我也是实话实说。如果在一个行业里工作超过 10 年都还需要投简历找工作,那只能说明对于自己职场圈子的经营不善。

在我看来,每个职场人在职业生涯里至少要积累三类资产,分别是专业资产、信任资产、人脉资产。

专业资产是安身立命之本,不管是做技术、做产品、做设计还是做其他岗位,做到领域内的专家水平是最基本的。

除此之外,你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去证明和展示自己的专业实力。可以是发表专业文章、参加行业会议、做出业绩成就等等。

在同一个圈子里,你的专业实力会以怎样的方式以及多大范围被同行知晓并认可,这就是专业资产。

圈子不大,专业资产决定了你能走多远的路。

再说信任资产。

说白了,信任资产就是你的口碑。同事对你的口碑、领导对你的口碑、同行对你的口碑。

口碑的积累除了你专业实力的体现,还有就是你这个人的为人处世方式,做事儿是不是靠谱,做人是不是靠谱。

江湖不大,信任资产决定了你能走多宽的路。

最后就是人脉资产。

同学、同事、领导,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的第一层人脉资产。

俗话说,路子多了好办事,人脉优势能提高我们获取信息并抢占先机的效率。

可现实是,大多数人的人脉资产也就止步于第一层了,无法向外延伸和拓展。核心原因,就是自身圈子受限。

你可以打开自己的微信通讯录并滑到底部,看一下自己的通讯录好友数量有多少。我敢肯定,大部分人不超过 500 人。

按照邓巴理论,我们每个人能维持的社交关系数量也就是 200 人左右。但是,你能维持多少人与你能触达多少人是两个概念。

除了固有熟人圈子之外的可触达人脉,就是人脉资产的第二层。数量越多,你获取信息的时效性以及抢占先机的概率就会更高。

积累第二层人脉资产的方式其实也很简单,到这些人集中的地方去,然后通过你的专业资产与别人进行连接或交换,接着持续积累你的信任资产。

对于做产品的同学来说,这里我也再给我的星球打个广告,我们星球里有 3500 多位圈内人脉,他们分布在不同公司和不同行业。如果你有能力去认识他们,相信你的第二层人脉会持续丰富。

有了第二层,最后就是第三层。也就是通过第二层人脉延展出去的人脉资产,这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

别人之所以会帮你连接机会和信息,一定是基于你们彼此间的互惠原则,前提是你有足够的专业资产和信任资产。

人脉资产,决定了你在未来道路上行走的效率有多高。

总结一下,职场人要避免被时代淘汰,一定要建立的三点认知。

第一,选择大于努力。职业规划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持续推翻重来的过程。

第二,及早认清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场金字塔效应正在慢慢淘汰一批人,一点情面都不会留。

第三,主动经营圈子。职场就是圈子,要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资产、信任资产、人脉资产。

最后再回到那位 45 岁的程序员身上。

显然,他有过很好的机会,但选择就是造化弄人。他主动从好不容易爬上去的金字塔层级下来了,结果再想上就没了新的位置。他有专业资产,但信任资产和人脉资产不足。

以上,在我看来就是他面临当下窘境的核心原因。

他确实没做错什么,可现实就是这样,当它选择抛弃你的时候,连一点情面都不会留给你。

职场的残酷,值得当下的我们时刻警惕。

记住,从你进入职场的那一刻开始,选择就开始了,金字塔就生效了,专业资产、信任资产、人脉资产的户头就都开好了。

职场人,共勉!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唐韧(ID:RyanTang007),作者: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

READ  面向对象语言有哪些?
除教程外,本网站大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果有内容冒犯到你,请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Leave the field below empty!

Posted in 计算机科学 (编程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