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曰
荡荡中原
莫御八牛
泅水不涤
有血无头
颂曰
一后二主尽升遐
四海茫茫总一家
不但我生还杀我
回头还有李儿花

金圣叹:“此象主朱温弑何皇后、昭宣、昭宗而自立,所谓一后二主也。未几为次子友圭所弑,是颂中第三句意。李克用之子存勖代父复仇,百战灭梁,改称后唐,是颂中第四句意。”
一、众解精华
自本象开始,古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混战局面。
1. 解谶
【荡荡中原 莫御八牛】:中原大地,没人能制伏朱温。“八牛”:“朱”。
【泅水不涤 有血无头】
泅水不涤 — 白马驿之祸,朱温杀死所有李唐官员和皇帝后代,黄河河水为之一红
“血无头”:“皿”字,与“泅水”合为温字的繁体“温”。
“有血无头”即是字谜,又喻指朱温残暴,滥杀成性。
朱温是黄巢旧将,882年降唐,被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协助李克用镇压了黄巢。黄巢战乱以后,唐朝已名存实亡了。895年唐昭宗出逃,被劫持3年,900年又被宦官废掉。901年,朱温拥立昭宗复位后大权独揽。而后他杀昭宗立哀帝(昭宣帝),再逼其禅让,建立后梁。
2. 解颂
【一后二主尽升遐】:“升遐”,升天,死去。
“一后二主”:904年八月,朱温杀唐昭宗;905十二月,朱温杀哀帝生母何太后,907年朱温“受禅”建立后梁,第2年又鸩杀了哀帝。
【四海茫茫总一家】
后梁建立,李克用等藩镇不予承认,军阀割据,中国四分五裂。但是大家又都原本是大唐一家,中华一家。
【不但我生还杀我】:朱温被儿子所杀。
朱温奸淫儿媳,几个儿子趁机用妻子在父亲床前争宠,以求继承皇位。朱温的养子朱友文妻子美艳无双,因此,朱温病重时要向养子托后事,三子朱友圭得到妻子密报,连夜率兵杀入宫中,刺死朱温。
朱友圭自立仅9个月,改年号“凤历”不出2个月,就在其弟朱友贞的政变中被杀。杀父弑君的朱友圭死后没有庙号和谥号,被废为庶人,未被后人承认为皇帝。
【回头还有李儿花】
不久后梁被李克用之子李存勖(音:旭)所灭,历史就翻到了《推背图》的下一象——后唐。
二、陈曦解图
《推背图》的一些图有“方位”的喻意,如本书第36象、42~46象、52象。中国古代的地图没有严格的方位规定,而且上南下北的居多,但从第16象能看出,本书的图是上北下南定位的。
图中河水流向南方,隐喻河南——“黄河以南”,似喻风水流向河南。朱温起家的基地、后梁的都城、绝大部分领土都在“黄河以南”。
图既与谶、卦中的“水”对应,又隐喻了朱氏后梁的所在地。
三、文征解卦
卦为“坎”,上下两部分都是坎,指水。大象为:“两水重叠,坎水为险,进固险,退亦险”,运势为:“危机重重,凶象”。
本卦正合后梁国运。朱温907年篡位建立后梁,疆域主要在河南、山东,及湖北、陕西的一部分。原来唐朝的大藩镇节度使并不买他的帐,特别是“兴唐灭黄”的第一功臣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自884年朱温谋杀李克用未果,两人就结下了冤仇,战争不断。后梁从立国开始就陷于边境战争,16年后,被《推背图》下一象的主角——李存勖所灭。
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以及后唐的预言
唐朝著名《推背图》中的第十象对后梁的兴亡做了准确的预测。第十象的图为两山相夹,由古道中间流出血水,为凶险之象。谶文说:“荡荡中原,莫御八牛。泅水不涤,有血无头。”“八牛”合起来是个朱字,“泅水不涤,有血无头”,合起来是个温字。意思是说,唐朝末年,朱温的势力中原无人可比。朱温通过征战,杀人无数,致使血流成河。
颂文是:”一后二主尽升遐,四海茫茫总一家。不但我生还杀我,回头还有李儿花。”其中”一后二主”指朱温杀掉唐朝末年的何皇后、昭宗和哀宗三人,其后将四海统一于自己手中。但后来却被次子所杀,应了第三句”不但我生还杀我”。”回头还有李儿花”指李存勖灭了朱氏梁朝,建立起了后唐。
历史事件
唐末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原名朱温),在消灭了诸多割据势力,初步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于907年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定都开封,史称”后梁”。
后梁建立后,梁太祖朱全忠与河东沙陀人李克用父子继续争夺霸权。连年战争使社会动荡,民不聊生。912年,朱全忠被其子杀死后,政局更为混乱。李克用、李存勖父子趁机灭了梁朝,建立了唐朝,史称后唐。后梁统治共17年。
草根皇帝后梁太祖朱温非常残暴
朱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惊天动地的人物,不可一世的枭雄。他是继刘邦之后集流氓、无赖于一身的草根皇帝。但是说起人品,朱温比刘邦更次,人性也更加的残酷。朱温有兄弟三人,父亲早死,母亲带着兄弟三人在萧县大户刘崇家做佣人。兄弟三人老三,也就是朱温是最凶悍和无赖的。因此,常常遭到主任的翁打。
公元877年,朱温参加了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并且逐渐的展露头角。黄巢攻占长安以后,朱温担任东南面行营先锋使。攻陷了同洲之后,又被任命为同洲防御使。882年,唐朝军队反攻,朱温也遭到了黄巢的猜忌。于是,他转而投靠唐朝,反攻过来充当了镇压起义军的先锋,并且因此被皇帝赐名为全忠。公元883年,任宣武军节度使,同时还兼任东北面督招桃使。公元884年,朱全忠与李克用等连兵镇压黄巢起义。用曾经同志们的鲜血为自己铺上了一条通向中央的道路。
以后的十余年间,地方上朱全忠凭借卞州优越的地理条件,逐步的吞并割据中原和河北地区的藩镇。在中央,勾结一些对宦官专权不满的官僚,打击宦官的势力,并且遥控皇帝。公元901年,朱温被封为梁王。同年,朱温进诛宦官,完全的掌握了中央。904年,朱温杀了宰相崔印,逼迫赵宗迁都洛阳。
八月人夤夜,他指使左龙武统军、右龙武统军、枢密使等人以入宫奏事为名,率兵进入内宫。赵宗穿着单衣,绕着大殿的柱子而逃,被追上杀死,年仅38岁。本来还想杀死何皇后,经过其苦苦的哀求,才免于一死。
朱温令立赵宗第九子李柱为帝,时年才13岁。公元905年,在亲信李振的鼓动之下,朱温于滑洲白马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滑县境内。一晚上就杀尽了宰相裴枢等朝臣30余人,并把这些人的尸体投入滚滚黄河。朱温将赵宗身边的人斩杀之后,暂时是协天子。那个时候,他已经从实质上控制终结了李氏王朝。至此,李唐名存实亡。公元907年,朱温废了李柱自己称帝,改名为黄,史称后梁太祖。
白马驿事变
在发动“白马驿事变”之前,朱温其实已经牢牢掌握了唐王朝的政权,相当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存在。可是,他却丝毫不满足于此。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是永远没有止境的,那就是欲望,对权力的欲望。唐昭宗虽然已经将朱温封为了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节度使,整个淮水至黄河周边区域也皆归于他统辖,但他的野心却绝不仅限于此。他要逐鹿中原,他要成为天下的霸主,他要改朝换代。
但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道强大的阻碍,没错,那就是唐王朝。诚然,唐王朝已经日渐式微,毫无威严了,可李氏家族依然是正统,依然是全民信奉、饱受高门望族支持的天下之主。要想改朝换代,那就得先灭了唐朝,要想颠覆唐朝,就得先解决了这群孤高自傲的高门望族。
再加上朱温极其宠幸的谋士李振从中作梗,使得朱温彻底下定决心要发动“白马驿事变”。这个李振也算是名门之后,祖父曾是中兴名臣李抱真。但到了他这一脉,正好赶上了天下大乱,官场黑暗。自负才华横溢的他,屡屡科考却又屡屡失利,这使他的内心产生了一股对官僚士大夫们极尽憎恨的情绪,这股情绪一直延续到了天祐二年的那场“白马驿之祸”方才作罢。
二、白马驿之祸的经过
山雨欲来风满楼,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注定多灾多难。而朱温一手主导的“白马驿之祸”,便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天祐二年,唐哀宗李柷继位第二年,朱温先是在当年二月指使枢密使蒋玄晖将唐昭宗的九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祎、景王祕、祁王祺、雅王禛、琼王祥一并诛杀,并投尸于九曲池。然后在同年三月借故将朝中大臣裴枢、崔远、独孤损三人明升暗降,直至全部罢免。
到了同年六月,这场大血洗开始进入高潮。之前被罢官的裴枢、崔远、独孤损等人被朱温勒令自尽,由此牵连出了三十余名朝中要员,其中包括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均惨遭杀害。因为当时的事发地点在滑州白马驿,所以史称“白马驿之祸”。
三、白马驿之祸的结果
“白马驿事变”后,朝中大臣人心惶惶,诸多地方官员都借故不敢上京。朱温此人属于暴发户心态,一言不合就要拿人开刀,所以很多人都躲着他,不敢见他。最终,在经历了白马驿之祸后,朝中那些原本支持李氏家族,反对朱温的高门望族们几乎已经被屠戮殆尽。如此一来,朱温便朝着他的皇帝梦又更近了一步。
两年后,已经是相国、执掌天下牛耳的朱温,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欲望,急急忙忙地将唐哀宗赶下王座。改由自己继位,并称国号梁。就此,那个盛极一时,延续了近300年的大唐王朝正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