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曰
天马当空
否极见泰
凤凤淼淼
木勾大赖
颂曰
神京王气满东南
祸水汪洋把策干
一木会支二八月
临行马色半平安

金圣叹:“此象乃康王南渡。建都临安,秦桧专权,遂成偏安之局。当时之史实鉴之。木勾,康王名构。一木会支二八月者汉奸也,木会即合为桧,春之一半,秋之一半,可合成秦字,妙之王也。”
一、众解精华
1. 解颂
【神京王气满东南】:东南方某地要成为京城,建立王朝了。
【祸水汪洋把策竿】:卖国之策如祸水,泛泱全国。“策竿”:喻国策。
南宋的国策消极抵抗金国侵略,害忠良、割地、纳贡,鱼肉百姓。金兵每次入侵都大肆烧杀劫掠,生灵涂炭。
【一木会支二八月】:
“木会”:是“桧”。“二八月”:阴历二月是“春”季的一半,阴历八月是“秋”季的一半,“春”、“秋”各半合为“秦”字。如此绝妙的谜语,难怪金圣叹赞之为古代谜语的巅峰极品!
【临行马色半平安】:点出“临安”二字,南宋的京城,即今杭州。
“行马色”:行“声色犬马”之道。
“半平安”:喻南宋在半壁江山苟且偷安,也只是半平安。
“临行马色”:似又有“临行马塞(塞路)”之意,赵构在相州欲出使金国乞和,宗泽和民众以“神马”塞路,假借天意阻止了赵构去金营求和,赵构得以南渡称帝,后来被改编为“泥马渡康王”的神话。
二、文征解卦
卦为“睽”,音葵,下为兑,指泽;上为离,指火。
与图意相同。下部的“兑”泽对应图中的水,上部的“离”火对应图中水上的马,12地支属相中,午马属火(阳火)。
本卦为“二女同居”之象,似乎讽喻赵构非血性男儿,一味投降。
“睽”卦大象:“离火向上,兑泽向下,上下相违不得正”。运势:“气运欠佳,水火不容”。正是南宋反降派和主降派的争斗,你死我活。
赵构即位之初,两派就水火不容。有赵构撑腰,投降派一直占上风。李纲力主抗金,77天被罢相、流放南方。民众请愿抗金的领袖陈东、欧阳澈被杀。岳飞抗金连捷,胜势之下准备“直捣黄龙”,被12道金牌召回,当年岳飞父子和张宪被冤杀,正是“上下相违、水火不容”。
三、陈曦试解
1. 解图
图中的水,与颂中的祸水、谶中的淼淼对应;马与颂、谶中的马对应。但是,人们看图时,联想最多的还是“泥马渡康王”的传说。
笔者以为,本图的马是讽喻赵构,就如第12象辛辣地讽刺“儿皇帝”,图中把石头(石敬瑭)画成哈巴狗的形状。
※ 愚民的附会——泥马渡康王
皇帝开国需要祥瑞和灵异之兆,特别是在开国皇帝羽翼未成的时候。赵构除了说梦中受徽宗皇袍外,最佳的瑞兆就是“泥马渡康王”了。
该传说流传之广,以至于到了明清,还常用“泥马”指代赵构。如《古今小说》中的“泥马倦勤”(指赵构做了太上皇)。
“泥马渡康王”的故事版本众多,《说岳全传》中的流传最广,说赵构在金国做人质,被金兀术(音:乌竹,名:完颜宗弼,金太祖之子)认作义子。赵构逃出金营,兀术追出将马射翻,赵构仓皇换马,马驮他跃入江中,踏水凌空横渡,之后马不见了。赵构逃到庙里,见一泥马全身湿漉、化掉,方知泥马显灵。可这故事是赵构登基数年后才编出来的。
不过,赵构南渡建南宋,确实跟一匹马有关。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中,金军南下,汴京危急。宗遣康王赵构出使金军,以割三镇、尊金主为皇叔等条件,请求金人缓兵。赵构等人至磁州(今河北磁县),被抗金名将宗泽阻止,赵构依然犹豫,宗泽就请他拜谒城北崔府君庙(当地称“应王祠”)。众百姓担心康王从那里北行,于是号呼劝谏,“民如山拥”。赵构在庙中卜得吉签,当时庙吏20来人抬着“应王”(崔府君)的轿舆,假托“应王”神喻,要抬赵构回去,还有一匹庙中“神马”跟在轿后——“神马”塞路不让北去——“天意”不可违。陪赵构出使的副使王云力主康王使金,被百姓当场打死。康王乘轿归馆舍。
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东京被金军攻破。二十七日,赵构接到了钦宗手诏,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宗泽力主解东京之围,被赵构贬职。
1127年四月初一,金军满载财宝,虏二帝、后宫、王室、贵戚、百姓近2万人北去,留下了张邦昌的伪楚政权。四月初四赵构事实上已决定即位,五月初一即位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建南宋。
二帝尚在,赵构自立名不正,言不顺,各地抗金义军各自为政。赵构为了巩固地位,开始“找出”了各种证据,在均不能自圆的情况下,上述崔府君显圣,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应运而生了。
1149年,赵构亲自下令在临安建观供奉崔府君。后来金国来使,秦桧出接时看见了该庙,就让赵构拆了,怕得罪金国——因为赵构的帝位是金国赐的,不是“神”助的。1154年在西子湖畔重修观供奉崔府君,赵构亲书匾额并去“封神”。
赵构编造神话建神庙,是为了给尽失民望的自己树立圣上的威信,拆掉神庙谄媚金国,还是为了赖住皇位。
2. 解谶
【天马当空】
指“泥马渡江”的灵异故事,讽刺赵构以此给自己称帝补充根据。
讽刺的笔法,在12象预言后晋“儿皇帝”石敬瑭时也用过。赵构卖国自辱的行径不亚于石敬瑭,《推背图》这样讥讽他并不奇怪。
【否极见泰】
“否”:64卦中的凶坏之卦。“泰”:64卦中的吉祥之卦。
本句与成语否极泰来意义一致,指倒楣到了极点就开始见好运了。
赵宋王朝和赵构本人的命运都是“否极见泰”。
北宋灭亡,王室都被金国掠走,漏网的赵构,延续了赵宋王朝。
赵构1127年建南宋后,一直向金国摇尾乞怜,以为金国放他一马。他逃到扬州后苟安淫乐,1129年二月,兀术派兵奔袭扬州,赵构惊逃,因惊吓过度,从此无能生育。三月的苗刘之乱,赵构被迫让位于自己的幼子,两月后乱平。九月,兀术南侵,史称搜山检海,赵构一路逃窜,在海上逃了4个月不敢登岸。1130年兀术北撤,被韩世忠、岳飞杀得大败[1],从此再不敢渡江。赵构才开始“否极见泰”。
【凤凤淼淼】
大多数版本作“凤凤”(简体“凤凤”)。《康熙字典》注:“引古谶记:凤凤”。因为有名的传世古谶只有《推背图》,故本句做“凤凤”解:
若原文是“凤凤”,似指岳飞。“飞”繁体为“飞”,形如双飞之鸟;岳飞字鹏举,鹏是传说中的“百鸟之首”——展翅九万里;凤也是百鸟之王,似以此暗喻。
“淼淼”:水势盛大,对应颂中的“祸水汪洋”。
“凤凤淼淼”:似指南宋以岳飞为代表的抗金派和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的斗争,岳飞遭祸水,进一步喻指岳飞被投降派所害。
【木勾大赖】:南宋高宗赵构是个“大赖”子。“木勾”:“构”字。
※ 赵构“大赖”的三个表现:
第一,国耻、家耻不雪,投降称臣,卖国割地。
上一象注解已经说过,北宋亡国,赵构父兄、皇室、宗室尽被北掠,金国竭尽所能羞辱赵构,赵构的家室成了“洗衣院”的重点。传说其母韦妃曾一天接客105人;赵构妻邢妃被俘时已孕,路上被强迫骑马,“堕马损胎”,又被奸淫,在“洗衣院”被凌辱12年后死去;赵构妾田氏、姜氏都被凌辱致死;赵构5个幼女,最小的失踪,三、四女死于途中,长女、次女自幼进了洗衣院。更可愤的是,金太宗命人“编造秽书,污蔑韦后、邢后”,写出她们的妓院生活,广播于中原及南方。
丧国之仇不共戴天,辱君之恨不共日月。在崇尚忠义的时代,仁人志士都象岳飞一样盼着“直捣黄龙”、“还我河山”,誓死不忘洗雪大耻。
而赵构一味向金国摇尾乞怜,向金国自称康王不敢称帝。岳飞北伐时,赵构就只让他打伪齐,不得进犯金国。金国1140年撕毁和约南侵,屡败于岳家军,仓皇逃回东京(北宋故都,今开封)。岳飞进军朱仙镇(开封西南),赵构派人“日行四百余里”,先后12道金牌调岳飞回师。
1141年兀术再犯中原,赵构再降十多道御札诏岳飞赴前线,金军闻岳飞而退。兀术向赵构示意议和,赵构立刻召回了岳飞、韩世忠、张浚[2],罢了他们的兵权,全力向金国乞和。
第二,虚迎钦宗回国,杀罢忠良保帝位
赵构数次向金国乞和的谈判中,屡屡提出索要钦宗、邢后(赵构母),以及徽宗的棺椁。可是,要回钦宗只不过是不得不提的政治辞令而已,就象赵构说他“愿同越勾践”等等巧语一样,刁买人心的。他两度贬李纲,杀欧阳澈、太学生陈东,都是遏制抗金迎帝归宋的主张和行为。
1141年兀术被岳飞杀得闻风丧胆,慨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时,向赵构提出除掉岳飞和岳家军。赵构立刻授意秦桧,秦桧构陷、搜罗、编造罪证无果,以“莫须有”之名杀了岳飞父子和张宪。死讯传出,宋人无不痛哭,投降派则如释重负。
杀岳飞后,能敌兀术者唯有名将吴玠、吴璘兄弟,他们曾两度大败兀术。赵构又遵从兀术的指示,让吴氏兄弟退兵,兀术得以横行川陕。
第三,尊严丢尽,靠神话树立天子威望。
1139年,秦桧就代表赵构跪拜在金使面前,向金称臣、割地、进贡。1141年杀岳飞后,再次向金国称臣割地、纳贡乞和,史称“绍兴和议”,与金国正式以淮河为界,与北宋相比,割让了近1/3的国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
赵构开始就不思进取,苟安淫乐,民心丧尽,编出“泥马渡江”的神话来标榜身价。如此卖国辱家,昏庸凶残,可谓“大赖”[3]。
[1] 兀术北撤,10万金兵以小船装财物走水路。至镇江,被韩世忠8千水军的大船撞溃——“梁红玉擂鼓战金山,金兀术兵败黄天荡”。黄天荡是死水,金兵突围无功,就以刀枪向东开挖淤塞的老鹳河故道,挖出水道30里逃入长江。到建康(南京)又被岳飞击溃。兀术再入黄天荡,屡攻屡败,后用汉奸之计火攻,得以突围逃脱。
[2] 张浚:和陷害岳飞的张俊不是一个人,如今常被人弄混。张浚是南宋爱国将领,文武兼备,曾四任右相,总领兵权。
[3] 赵构有一点是不赖的——传位给太祖赵匡胤的后人。
赵构惊吓过度,丧失了生育机能,幼子早丧。一次他梦见了太祖赵匡胤引他去看了当年“斧声烛影”之实——赵光义弑兄夺位的场面,赵构吓坏了,于是立赵匡胤的七世孙为太子并传位。北宋赵匡胤开国,赵光义夺位;南宋是赵够所建,皇位归还了太祖的后人。
[4] 史料记载:岳飞背上刺的字“尽忠报国”,而非“精忠报国”。岳飞没有小说中的武举出身,他从一个农家小兵以战功一点点升至一品重臣,从一个无敌的勇士成为文韬武略的大帅,其历程远比小说中的艰辛。岳飞的忠孝仁义、廉正无私,已溶为中华文化的血脉。
[5] 秦桧空前地大肆删改官方历史记录,销毁公文,严禁民间修史。致使后人修“宋史”很困难。人们可以从当世的书信笔记中看到岳飞北伐的英勇,在宋史中却找不到相应的内容。秦桧这样删改,对岳飞也只是淡化形象而已,未敢扭曲史实给岳飞栽赃。而今御用文人改史,是远胜于其祖师秦桧,难怪要对秦桧如此标榜。
南宋皇帝赵构在历史上的评价有诸多的争议,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也有人认为他有英明的一面。历史上很多皇帝在到那样的位置之后,都开始满足自己的私欲,包括自己的父亲都是那样。而赵构并没有,反而把自己的半壁江山治理的井井有序。
“苏湖熟,天下足”这是对南宋建立初期的一个评价,单从这六个字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繁荣程度。不过错也就错在了一点, 比较“畏敌”,不过也不也是宋朝他们整个家族的“特色”吗?或许是祖传下来的一种“基因”。很多时候有这样一个假设,倘若赵构出现在一个盛世的局面, 一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明君,毕竟他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诸位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