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曰
李树得根芽
石榴漫放花
枯木逢春只一瞬
让他天下竞荣华
颂曰
金木水火土已终
十三童子五王公
英明重见太平日
五十三参运不通
金圣叹:“此象主周世宗承郭威受命为五代之终,世宗姓柴名荣,英明武断,勤于为治,惜功业未竟而殂。五代共五十三年,凡八姓十三主,颂意显然。”

一、众解精华
谶、图
【李树得根芽石榴漫放花】
隐喻五代的三朝三姓。“李”:后唐皇帝姓李;“石”:后晋皇帝姓石;“榴”:同“刘”音,后汉皇帝姓“刘”。
【枯木逢春只一瞬】
本句一语双关,字谜上隐喻五代二朝二姓。“枯木”:为柴。“逢春”:发芽,荣发,隐喻后周世宗柴荣。图中柴发芽,也喻指柴荣。
图中柴发芽的只有一株,同音“朱”,隐喻后梁皇帝姓氏:“朱”。
句意上又指:柴荣励精图治,文治武功,可惜后周的欣欣向荣只是一瞬间——柴荣登基5年半就病逝了,他7岁的儿子即位半年,后周就被宋朝和平取代了。
【让他天下竞荣华】
指五代时期群雄割据,竞相谋求极品的荣华——称帝称王。
907~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10个自称国家的割据政权。
二、陈曦解颂
【金木水火土己终】:以五行喻五个朝代,终结了。
【十三童子五王公】
五代共13位皇帝5位开国君主。“童子”:这里指在时间短的皇帝。
※辨析(陈曦):现代史书上说五代是14个皇帝,为何?
从金圣叹的批注可以看出:他是到柴荣截止,不算7岁即位的柴宗训,似因柴宗训当皇帝不到半年就禅让给“陈桥兵变”的赵匡胤了。
但这种算法未见得妥,毕竟赵匡胤承认柴宗训是皇帝。柴宗训死后北宋给了他谥号——“恭皇帝”,后人承认他是帝王。
笔者认为:五代就13位皇帝,这都是他们的后人承认的,而上表中斜体字的后梁朱友圭(郢王)不应算是皇帝。前面第10象的注解说了:朱友圭弑父篡位,10个月就被杀了,再被废为庶人,后人没把他当皇帝。
当然,这些是逃不过预言家的慧眼,“十三童子五王公”,信然!
【英明重见太平日】
人民终于迎来了英明治世的皇帝,可以安享太平了。
【五十三参运不通】
五代历经53年零3天,运势就不通了——陈桥兵变,宋朝开篇了。
“参”:一字双关,即指参运、算卦,又暗指大写的“三”,喻3天。
※辨析
现在把这句都按金圣叹的解释:“五代共五十三年”,并不恰当。
《推背图》的时间都是以年代跨度算的,如第2象的“二九先成实”预唐朝国运290年(618~907年)。从上表可见五代跨度54年。陈桥兵变发生在960年正月初三晚上,按阴历就是新年的第三天,赵匡胤黄袍加身——五代后周运数不通了,次日赵匡胤就回兵受禅登基了。
本象文辞优美、气势恢弘,且预言的时间一天也不差!真乃中国古典文学中神工鬼斧的极品之作!
三、文征解卦
卦为“革”,下为离,指火;上为兑,指泽。
本卦大象为:“兑为金,被离火所烧,变革之象”。正是五代动荡变革的气象。
运势:“凡事均在变动之中,宜去旧立新,以应革新之象”。正合五代最后变革为宋,国家由分裂变为统一,由乱而治。
四、史实精要——陈桥兵变
后周世宗柴荣文治武功,可惜在位5年半就病死了。7岁的柴宗训即位。这就给了柴荣手下的大将赵匡胤可乘之机。
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假报契丹和北汉发兵侵入,朝廷让赵匡胤出征,赵说兵将不够,于是朝廷把全国军权都交给了赵。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大军离开都城汴京(今开封),走了40里驻在了陈桥驿(今河南封丘陈桥镇)。当晚,兵变计划就实施了。赵普和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散布煽动,军士哗变,将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山呼万岁,赵匡胤“无奈”地受命了。汴京禁军的主要守领都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开门接应。初四,赵匡胤受禅登基,建立宋朝。
【五代气数的预言】
刘天鸿 叹曰:
五代出了十三个皇帝,周世宗是最后一个。世宗姓”柴”,文中以”枯木”为喻。据称世宗是个英明的君主,可惜在位时间不长,就病死了。宋朝的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这样描述:”而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 “枯木逢春只一瞬,让他天水自荣华”是很好的写照。图中一捆枯木围住一树新叶,暗示五代时期气数已终。
从第十五象起,时间进入宋朝。在从宋太祖登基至南宋灭亡三百年间里,北方先后出现了好几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辽(契丹),西夏,金(女真),到后来的元朝(蒙古)。宋同北方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之间战事不断。仅以第十七象作个例子。
心缘 叹曰:
《推背图》的第十四象准确预言了后周的兴亡。第十四象的图中画了一捆柴,柴上面长出一枝新芽。”柴”暗指周世宗柴荣父子,新芽指赵匡胤,暗示赵氏宋朝代替后周。
谶文是:”李树得根芽,石榴漫放花。枯木逢春只一瞬,让他天下竞荣华。”前两句用李树、石榴荣发,隐喻柴荣的名字。第三句”枯木逢春只一瞬”意思是柴荣当皇帝的时间很短,死后将皇位传给了七岁的儿子柴宗训。柴宗又将皇位传给了赵匡胤,宋朝享国三百多年,所以说”让他天下竞荣华”。
颂文是:”金木水火土已终,十三童子五王公。英明重见太平日,五十三参运不通。”头两句讲的是五代终结,五王公指五代,十三童子指五代的十三个皇帝。后两句讲柴世宗出现,天下有重见太平的希望,但上天注定五代只有53年的命数,所以,柴世宗的天下也只能到儿子而终。
951年正月,郭威起兵灭掉后汉,并在开封称帝(太祖),国号周,史称”后周”。周太祖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称帝后虚心纳谏,生活节俭。他吸取前四代过分信任武夫的教训,留心人才,并力图革除弊政,采取了严惩贪官污吏、奖励生产、废除苛捐杂税以及免除牛租等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得到发展。954年,周太祖死,养子郭荣(原姓柴,太祖内姪)继位,是为世宗。
柴荣,史书记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是五代乱世中杰出的政治家。
周世宗即位后,在周太祖改革的基础上,继续革新政治。他首先整顿纲纪,严惩贪官。同时,对现行法律进行整理,删繁就简,编成《大周刑统》,使全国遵守统一的法律。在经济方面,则奖励垦田,并实行均田制度。他还兴修水利,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如先后派宰相李谷巡视黄河堤防,发丁夫六万人用三十天时间修固河堤;调发丁夫二万人到原武(河南原阳)堵塞黄河决口,减少了水患。956年和959年,疏濬汴河、五丈河,连接济水,使山东船只直达开封。接着疏濬汴河南段及山阳渎,重新沟通从黄河到长江的水道,又疏蔡河,使开封水道南达寿州。自此,山东和江淮的粮食、货物都可由水道直达京城,使开封繁荣起来。此外,他训练军队,并开始进行统一战争。
不过,其在位期间采取灭佛措施,这是继”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灭佛”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抑佛运动。同历史上其他灭佛的皇帝一样,周世宗在位五年后,也就是公元959年,就因病而亡,死时只有三十九岁。这再一次说明,对信仰实施镇压的人都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柴荣死后,皇位传给了七岁的儿子柴宗训。次年归德节度使兼禁军首领、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并皇袍加身,随后迫使柴宗退位,建立宋朝。后周在存在了8年后灭亡。